不了解歷史,總是走馬看花,有了故事與解說所有的古蹟都變得有聲有色。
斯普利特(Split)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二大城,人口將近20萬人,也是整個達爾馬齊亞海岸的核心。西元 293 年,因為羅馬皇帝戴克里先(Diocletian,西元245-316)在海灣邊起造一座奢華的皇宮,開啟了城市發展之路。戴克里先死後,這座巨大的石造皇宮繼續成為羅馬統治者的休閒度假勝地。
直到西元 7 世紀,鄰近的羅馬城市沙隆納Salona遭斯拉夫人入侵,大批難民逃往斯普利特,躲在皇宮高大厚實的城牆裡,皇宮才慢慢變成一座有平民出入的小城。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 斯普利特轉身變為工業大城,隨著克羅埃西亞旅遊業的發展,更因為地理之便,斯普利特串連了達爾馬齊亞北部、南部海岸、島嶼及克羅埃西亞內陸,成為旅客重要的出入口岸,進出頻繁的渡輪、遊輪、商船使得斯普利特港灣呈現一片榮景。
到 斯普利特(Split)找到一家百年披薩店,解決民生問題,再看舊城。

《世界遺產》戴奧克里齊安皇宮Diocletian Palace
為羅馬皇帝戴奧克里齊安在公元293年左右為自己打造了退位後使用的皇宮。皇宮以一座傳說中的堡壘為樣本,幾乎算是一座城市。皇宮以布拉曲島Brac產的光澤白石建造,耗時10年。整座皇宮長 215公尺,寬 180公尺,城牆高 28公尺,四座城門,分稱為金銀銅鐵門,四個角
落有四座高塔,都兼具防禦守衛功能。戴克里先死後,皇宮變成行政中心及官員住所。經過數個世紀的變遷,皇宮城牆裡的原始建築基於居民的需求,已經翻了好幾
番,還好歷代的斯普利特居民都能與城牆裡的建築和平共存,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。

教堂所在的位置就是戴奧克里齊安皇帝的陵寢,7世紀時將皇帝石棺及遺體被移走,改建為St Domnius教堂。陵寢呈八角形,外圍環繞著24根圓柱,內部圓頂下是兩列科林斯式圓柱,這就是今天教堂的基本雛形。十多個世紀以來,教堂不斷修建。
位於皇宮中庭的i(旅遊資訊中心)

Katedrala SV. Duje 聖都米尼斯大教堂
教堂前仿羅馬式的鐘樓,高57公尺,建於12-16世紀,並於1908年重建,是斯普利特的最明顯的地標,鐘塔基座鎮守大門的兩頭石獅子,以及西元前1500年以黑色花崗岩雕刻的埃及獅身人面像,都特別吸引眾人目光。 曾於1908年重建過的仿羅馬式鐘樓。


皇宮共有四座城門,分別為金、銀、銅、鐵門
北邊的金門是皇宮的主要入口


金門採雙層的城門設計,這裡是第二座城門

北門外的寧斯基主教(Grgur Ninski)的雕像

聖馬丁教堂Chapel of St. Martin

The
Eastern Gate(東門)為銀門

(The Western Gate) (西大門)
(The Southern Gate)北門為地下皇宮入口
可惜沒拍到
文藝復興式的羅馬鐘塔


皇宮地下宮殿 Substructure of Diocletian's Palace

窄廊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